阿里P9離職創業,瞄準了這個市場

2022-06-30 15:27 來源:互聯網

阿里P9辭職,做了個瑜伽褲品牌

“大家一向認為服裝行業是技術門檻不高的行業,實際上里面的鏈路卻極為復雜,我們想將數字化技術應用到產品中。”COCOFIT創始人袁煒告訴《天下網商》。

在COCOFIT,時尚氣息沒那么重,取而代之的反而是各種機器、測量儀、天然環保鍋爐、板房……服裝,究竟能和科技扯上什么關系?

袁煒并不這樣認為。這個清華畢業的技術男,曾因對服飾行業的“輕視”,栽了跟頭。

最開始,袁煒的生活一直圍繞著芯片打轉。他做過8年芯片,曾是索尼第一代NFC芯片的開發者之一;貒,他想做些“有勁”的事情:把芯片技術和虛擬試衣技術應用到服裝零售中。

2011年,新零售還未起風,袁煒和團隊就轟轟烈烈入場,用RFID技術去改造傳統的服裝零售門店,給衣服打上不同標簽、所有的陳列架裝讀寫器,將用戶的喜好沉淀在數據平臺上。

“堅持了四年,做的太重了。”隔行如隔山,技術最終沒改變行業。創業草草結束,除了融資,袁煒之前工作賺的幾百萬,全搭進去了。

短暫閉關,他想清楚了自己的下一步——要在服裝行業沉淀下來。這是個很樸素的想法,就像是“要致富,先修路”。

2015年,他進入阿里巴巴,擔任淘工廠負責人,開始在柔性供應鏈上摸索?床剂、跑工廠、聊廠長、從服飾生產線的一環摸到另一環……最多的時候,淘工廠對接了6萬家工廠。他對這個行業的感覺,也慢慢有了。

之后,袁煒先后擔任C2M商品供應鏈總監和犀牛制造商家中心總監,從后端走到前端,指導商家爆品的開發、業務模型的構建。四年時間里,他從P7升到P9。

“感覺是時候了。”去年7月,他離開大廠,拉上兩個合伙人,重新開始創業。此刻,他已與服裝行業打了10年交道。

做一條“舒服”的瑜伽褲

這次,袁煒看中的是貼身外穿的服飾賽道。愛好射擊、跳傘、攀巖等極限運動的他,深知貼身第一層服飾穿著體驗的重要性。

“好產品和普通產品差太大了,國外大牌產品在技術上下了很多功夫,產品體驗更好,但售價高昂。國內主打輕運動休閑的品牌更多是在營銷+外觀設計+ODM工廠的模式下,而COCOFIT希望在供應鏈上扎得更深些,用技術做出改變。”袁煒認為。

一條瑜伽褲,成了COCOFIT切入市場的第一款產品。這類產品的覆蓋人群面足夠廣,國內品牌現有的產品還未充分占領市場。如果將一個細分品類做到極致,極有可能成就一個品牌。

與一般服飾不同,瑜伽褲需要貼身穿。消費者的需求也大不相同,有人關注能否提臀瘦腿,有人關注輕柔裸感,也有人關注褲腿位置,看它是不是能顯腿長。最底層的需求,是舒服。

穿著舒服,究竟怎樣量化?

這群技術男做瑜伽褲的方式,很特別,第一件事是——讀研究報告。袁煒和團隊在創立品牌的前半年一直沒有啟動銷售,而是先研究理論。他們還花了大幾十萬購置機器,在公司內部建起了一個實驗室,模擬消費者不同場景下對于彈力面料的拉伸狀態。一條打底褲在顯瘦不勒腿的同時,具體的拉力值是多少?不掉檔,面料拉伸和回彈的特性曲線是怎樣的?團隊把這些看似模糊的感官數字變成了一項項參數。

“比如我和工廠老板溝通想要顯瘦,工廠只會憑借經驗去做改進,但我們要基于實際的數據去量化,給到生產端。”袁煒說。

除了在技術研發上做得重,在淘工廠的工作經歷,使得袁煒在供應鏈上“手伸得更長”。

一般來說,大部分服飾品牌,尤其是網紅店,往往是給工廠一個生產企劃或樣衣,工廠按照樣衣或企劃打樣生產——45天的面料生產期,加上15至20天的生產排期,一件衣服到手需要漫長等待。

但COCOFIT會直接介入面料定制和開發環節。面料在實驗室中經歷舒適彈力性能、水洗、色差、色牢度等測試后,之后才能進入成衣供應商可調貨的面料儲備庫。有了面料備貨, 10到15天內,工廠就可以完成下單到到貨的過程。

盡管用的是最好的萊卡纖維和最好的尼龍纖維制成的面料,但袁煒的賬算得很細:每一片面料怎么排、每一張裁片多寬,都要盡可能減少材料損耗。

更快的庫存周轉、更精細的供應鏈管控,反映到消費者端,就是更具性價比。在COCOFIT的官方旗艦店,商品普遍在100—200元之間,最貴的一款商品定價299元,略低于暴走的蘿莉、Maia Active。

起步慢,調整快

和所有新品牌創業者一樣,袁煒和團隊在起步階段跑了無數次工廠,親自試穿過無數回,也拉來幾百名女生測評,COCOFIT的第一款天鵝褲終于問世。

產品做出來了,備了一萬多條貨,袁煒反而開始忐忑了。“推向市場,不知道消費者會有怎樣的反饋。”

2月3日上線天貓第一天,果然很慘淡,一連幾天,店鋪銷售都是個位數。隨著氣溫逐漸回升,店鋪訪問人數多了起來,靠著一套直通車+超級推薦的傳統打法,銷量也開始起勢。38女王節期間,天鵝褲每天的日銷大概在300條左右。

但很快,COCOFIT出現了銷售瓶頸,疫情起來后商業流量效率變差了。袁煒快速做了調整,主要體現在內容化和渠道開拓上。

COCOFIT開始逐步降低商業投放,發力內容,在微淘、逛逛、店鋪首頁做短視頻內容種草,引導加購與成交。據袁煒透露,目前,內容種草成交已經接近店鋪銷量的四分之一。

其次便是渠道,和大多數新品牌不同,COCOFIT不在抖音快手進行種草銷售,而是開了社區團購拼團渠道。

“多渠道投放的效率很低。有些店鋪恨不得做1萬個品,這樣即便進店流量貴,消費者在店里也有1萬個品可以選。在我們早期產品數不多的時候,用戶進店的轉化效率不高。”袁煒算了一筆賬,發現根本收不回成本。

對于COCOFIT來說,更適合的渠道是社群團購。依賴團長和KOL開團,“羽”系列天鵝褲就賣了2000多條。

再次起步創業,袁煒已經學會好好“算帳”了。

不做中國的Lululemon,做中國版優衣庫

“技術男總夢想用技術改變世界,但在阿里的經歷,不僅僅是行業積淀,還教會了我算帳,仰望星空的同時腳踏實地,以務實的方式去做。”他感慨道。

多次創業,袁煒對可預見的困難已經有了心理準備。很多年前,他曾是個登山選手,每次登山,兩個人就要綁在一條繩上,爬上一座幾千米的山,每上升一步,都會遇到各種不可控風險,登山者都要根據經驗做出冷靜判斷。

創業也是如此。

現在的COCOFIT,談登頂還尚早。

越來越多的品牌正在把“瑜伽褲”視為打開女性消費市場的支點。一邊是耐克、阿迪達斯、李寧等國產運動品牌;一邊是連獲多輪融資的Maia Active、MOLY VIVI、粒子狂熱、焦瑪。甚至連防曬賽道品牌蕉下,也在進軍瑜伽服賽道。

 

拼命追趕的中國“學徒”們,都在試圖沖擊Lululemon的位置,在線下向Lululemon學習社群營銷,在線上借助社交媒體傳播內容。

對于當下的競爭,袁煒認為,COCOFIT還在打口碑的階段,不求用戶規模,但求在一小部分死忠粉的心中建立起好感。

“COCOFIT并不想做中國的Lululemon,而是做中國版優衣庫,性價比高,供應鏈穩定。”袁煒說。

1958年,當杜邦公司發明萊卡時,誰也沒想到,這根彈力纖如今已經滲進全球人的日常生活里。泳衣、內衣、運動服甚至牛仔褲,都因為萊卡的加入了彈性。

但如今要從實驗室或是工廠端掀起如此革命性的變化,已經很難——面料工廠每年生產大量面料,哪怕用上再尖端的技術,都可能因為不能變成功能,性能,外觀,情感共鳴都最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終端產品,無法面向市場。

一手面向消費者,一手面向工廠的品牌,反而能成為新技術面向大眾的驅動者。

譬如耐克,譬如優衣庫。

前者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上,讓來自英國、美國、俄羅斯及肯尼亞跑步運動員們都穿上了自己的新款鞋,Flyknit。這種用一根聚酯紗線織成的鞋面,一體成型,能夠像襪子一樣貼合腳部,也比以往的裁剪縫制工序減少了60%的廢料。這種技術,在2012年被《時代》雜志評選為年度最佳發明之一。10年過去,Flyknit鞋面不僅成為耐克鞋款中最常見、最受歡迎的材質之一,還帶起了全球運動鞋的鞋面革命。

而后者,則通過研發低價搖粒絨技術,讓它成為了“窮人的貂”。

袁煒也希望COCOFIT能成為這樣的角色。“新技術出來時,所有人都不會相信,它可能顛覆未來,帶來市場格局的變化。但當品牌真的懂了消費者的需求,又具備科技供應鏈的整合能力,真的賭下去,這件事情就不一樣了。”

延伸 · 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