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一家車企“涼涼”?年虧上百億,老板也拿錢跑了
1992年,剛踏入而立之年的應建仁見證了制造業的蓬勃發展,并以80,000元辦了長城機械五金廠。在接下來的時間里,這個工廠慢慢擴充了其他的業務。四年后,應建仁成立鐵牛集團。2003,應建仁等人共同獲得從臺灣購來的汽車生產線,也就是從這時開始,眾泰才算正式邁進汽車制造業。
眾泰是以汽車車輛、模具以及鈑金零件等為主營的公司,總部設在浙江永康,它是中國第一批布局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的企業之一,并且曾經擁有著“六個”第一的紀錄。
2013年,眾泰汽車根據備受國內購車者喜歡的奧迪Q5,仿了一款名為眾泰T600的車型,這款車一上市就對中國市場進行猛烈沖擊。從這以后,眾泰深諳“模仿之道”,制造出各種各樣的山寨品以及假車。
眾泰的行業頂峰在模仿保時捷從而推出SR9的時候。一經上市,50,000輛汽車就被哄搶一空。不過,后來國家對于品牌的意識開始覺醒,所以這時山寨車的名聲就不太好了。眾泰完全沒有意識到這一點,根本不懂順應大環境,還在云里霧里,停留在過去。
眾泰的創立是汽車外觀的重要革命周期拉開帷幕的標志,有著各種各樣欲望的消費者面對著這些幾近一樣的大牌車,他們的內心也在衡量車子的技術含量。坦白說,有不少企業也會模仿和照搬,創造出無數的仿品,但是能把這種水平發揮到淋漓盡致的,估計也就只有眾泰汽車了,這也充分證明眾泰是模仿者中的佼佼者,完全可以秒殺一眾小型連模仿都感到萬分吃力的企業。
2016年,眾泰出現了轉折——新能源汽車總銷量達到了330,000輛。有了購車者的熱捧和國家的看好,眾泰以為看到了光明的未來。
眾泰對這一成果欣喜若狂,以為后面的一切會順風順水,品牌的銷量會越來越高,甚至是打開了國際市場……然而,眾泰汽車的發展遠不像應建仁所期望的那么好。截至到三年以后,新能源汽車總銷量降低了將近100,000輛。
依據眾泰汽車2019的官方數據,公司2019年營業收入同比下降79.78%,為29.86億元。單一年度虧損高達100億元,但估值只有28億元。不過,應建仁并無影響,相反還賺得盆滿缽滿。
據媒體報道,因為應建仁同其侄子提前套現,所以讓眾泰背上了高額的債。后來,眾泰經常在新聞中被報道其不厚道,不給員工結清工資?梢赃@么說,眾泰完全是把自己的一手好牌給打爛了,各種騷操作完全震碎了大家的三觀,就是害人害己。
2020年7月,鐵牛集團終于開始破產清算。據媒體報道,鐵牛集團欠下了750億元的債,同年的12月正式宣告破產。與此同時,應建仁旗下的別家公司也走上了鐵牛集團的老路,落得如此下場,真的是令人無限感慨呀。